注重从熟悉经济政策、了解企业经营的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卸任的社区党务工作者中选拔党建工作指导员。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,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、开展党建工作,充分发挥其组织宣传、联系服务、协调指导的作用。
3.强化教育培训和管理。建立健全区级重点培训,系统、街镇党(工)委普遍轮训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体系。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,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,对新任书记要进行任职培训,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党务知识、群众工作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。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实际需求,提倡机关党员干部到企业挂职,帮助党组织书记开展党建工作,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党组织书记到党政机关、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锻炼。通过探索设立党建工作论坛等方式,为党务工作者搭建工作交流平台。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,上级党组织可结合实际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适当补助。建立党组织书记劳动合同变更、解除或终止前向上级党组织备案制度。党组织书记因坚持原则遭受不公平待遇时,上级党组织应及时了解情况,给予帮助和支持。
(三)创新形式,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
1.坚持围绕中心,推动党的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双向互动。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,熟悉党和国家政策法规、了解上级决策部署、沟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,党组织要邀请企业出资人、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相关活动。探索建立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公司经营管理会议、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,引导和监督企业合法经营,为企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。建立党组织服务协调机制,坚持党建带群建、群建服务党建,发挥党组织对工会、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,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从思想、工作、生活上关心党员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,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。
2.积极创新方法,探索开展开放式党组织活动。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,督促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换届。提倡党群活动一体化,推动企业党组织与其他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。提倡开设网上党建园地、网上党校、党建微博、网上论坛等,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,丰富活动内容,增强党组织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。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,健全城乡一体、流入地党组织为主、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,探索实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、便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信息卡制度。探索流动党员